“中国式现代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,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”这一深刻的论述在湖北的实践中得到了清晰的诠释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湖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,交出了热烈而深刻的民生答卷。
劳动是民生之本、国家安全之基。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相对充分就业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湖北坚持把高质量、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。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90万人。全省累计新增返乡创业人员31.6万人,为当地创造就业92.3万人。
随着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的快速崛起,人口红利已向人才红利跃升。拥有130多所高校的湖北深入实施“人才聚荆楚”工程,形成了涵盖“引才、稳岗、创业、服务”的全链条行动体系。连续三年吸引超过40万大学毕业生选择湖北、扎根湖北、为湖北做出贡献。
湖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吴子涵:我专业找了几家公司,主要是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的研发,因为这是我研究生的重点,而且是相关的。
湖北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陆文彦:我们所有占据“51020”的标杆企业、支点企业,比如人工智能、先进制造、生物制药、文化旅游等龙头企业,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都很高,薪资水平也很高。
社会保障制度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、社会运行的稳定器。我国在全世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安全体系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湖北加大“投人”力度,实施全民医保计划。全省基本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40万人、773万人、947万人。全省基本保险参保率继续保持稳定超过95%,共有13.8亿人享受医保报销。
黄冈市习水县总工会副主席于又令:通过建立以住院、重大疾病、意外伤害为重点的安全产品体系,帮助员工防范化解风险,切实提升员工医疗健康保障水平。
人民健康是中国现代化的真谛和重要标志。随着我国健康战略的深入实施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.8岁提高到2024年的79岁,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.7岁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湖北加快大健康格局建设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浸润。目前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.89万个,三级医院数量位列第五国家。 “复诊0元码”、检测结果互认等措施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。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比例达74.5%,全省有综合医养结合机构390个,床位总数超过10万张。
襄阳市保康县医疗护理中心主任杭福平:我们的主治医生和护士每天早上都会查房。如果老人身体不舒服,我们会尽快治疗。
中国是包容性全球发展的典范,其中包括为每个普通人提供改变生活的机会。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。全国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3年保持在4%以上。到2024年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%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湖北强制融入率达98.4%,高出全国2.5个百分点;高中入学率93.4%,高出全国1.4个百分点;高等教育入学率73.4%,比全国高12.6个百分点。湖北还出台了“30条”扶持生育政策,并持续推广育儿补贴制度。全省婴幼儿保育中心数量达到26.4万个,每千人保育中心数量为4.53个。
咸宁市卫健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廖晓玲:对入托托儿所的婴幼儿给予每人每学期500元补助。努力增加公共托儿名额供给,支持引导多种形式托儿模式正常发展,让婴幼儿家庭能够安心生活。获得足够的护理、负担得起的护理和良好的护理。
人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值钱的,枝叶总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。 “湖北十四年规划”中一张张人命关天的数字背后,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。这充分证明,当发展成果越来越平等地惠及全体人民时,就能产生真正体现其本质要求的中国现代化风格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湖北将继续关爱千家万户、千家万户的民生之灯,以高质量发展谱写改善民生新篇章。
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