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岸大道布局的产业带,是中国汽车谷的“第二脊梁”。 (车谷融媒体供图)10月29日,武汉经开区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;国内生产总值15537.82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其中,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表现出色——GDP达1627.86亿元,位列各城市和城市开发区第二位;增速比全市高0.4个百分点。这一成果体现了本土对于产业变迁、发展动力转变、城市转型的探索与尝试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汽车而兴建、因汽车而发展,被誉为“中国汽车谷”。 “二次创业、再出发”产业升级动能能源转移、城市更新……“中国车谷”正向“世界车谷”迈进!培育发展“135”现代产业体系。 10月18日,采埃孚制动系统新武汉工厂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。这是世界500强企业、全球领先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5年来第三次在武汉投资。 2011年,采埃孚落户武汉经济开发区。 2021年投资对原工厂进行升级改造。到2023年,投资建设亚太地区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。 2024年,武汉工厂新建项目制动系统已定型。今年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搬迁、安装、安装工作。 11月2日,全新能源汽车在蓝图汽车总装车间下线。今年以来,兰途安汽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——前9个月共交付汽车96,992辆,超过2024年全年销量;前10个月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82%。作为老牌央企东风汽车转型的新品牌,岚图汽车于10月2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,在港上市进入扎实阶段。无论是采埃孚新工厂的投产,还是蓝途汽车的持续销售,都得益于产业转型区近年来的经济探索和技术发展——着力调结构、转方式,推动项目的“聚集效应”向产业的“集群效应”转变。从主导产业“大而不强”、部分地区“有项目无产业”“企业有”的现象看,“有经济无生态”,必须统筹产业链外部投资和产业内部优化升级,最大限度释放产业“集群效应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武汉经开区按照“借东风、定军山、再创辉煌”的总体思路,全力以赴打造产业变革升级,全区经济基础持续向好,经济总量2024年将突破2200亿元,地区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6%。从产业体系看,武汉经开区培育以新能源、智能网联汽车为“核心产业”,智能家居、智能建筑、软件和信息技术为“三大主导产业”、氢能产业的“135”现代产业体系。能源、新材料、集成电路、低空经济、大健康、生物科技为“五个新兴产业”。围绕重点产业,该区正在积极实施“新车产量达到100万辆”、“提高零部件与整车比例”、“攻克瓶颈技术”等目标。支持揽图、路特斯、易派等新锐车企抢抓机遇、快速增长。新能源汽车产能比重持续提升,产业链稳定性更加稳定。该区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,坚持“无中生有”、“无中生有”,着力建设8个集中化、专业化的“园中园”,推动汽车软件、氢能等产业集聚融合发展。能源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低空经济、泛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现代种业等,成为我市培育新生产力的新阵地。从“要素驱动”向“创新驱动”转变 9月9日,武汉理工大学校园迎来了第一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。武汉理工大学君山校区一期工程于去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。国家优秀工程师学院、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率先搬迁。今年10月,双方共同举办武汉理工大学·中国车谷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并签约一批项目,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。 9月20日,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开学典礼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。ld在学校君山校区。华中科技大学君山校区于今年2月启动试运行,由部分教师和工作人员牵头;今年夏天,它迎来了第一批工程硕士生。根据规划,君山校区一期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,可容纳1万名师生进行教学和科研。君山脚下,昔日荒芜的农田坡地,如今已成为高校新校区。两所重点大学新校区所在的君山新城,作为武汉“二次创业”的战略支点,形成横跨学校的22平方公里转型带,推动现代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这是武汉经济开发区转型的生动注脚。发展动力:凝聚力量增动力、激活动力,推动“制造园区”向“创新园区”演变。改变以往多数经济技术开发区依靠引进技术实现产业扩张、通过经济信任开展联合发展的发展模式,以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,推动经济技术发展从“要素驱动”向“转型创新”转变。加强创新人才培养,由“招贤纳士、吸引强才”向“扶持优秀人才、培养强才”转变。通过更换团队、吸引团队、培育团队等方式,采取行动,全面覆盖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,产生“老树发新芽”;汇集资源建设打造智能汽车软件、新能源汽车两个市级创新创业小镇,分类开发科技企业“信息数据库”,帮助企业从“孵蛋出壳”到“上市高飞”。优化创新要素供给,从提供“土地、厂房、写字楼”转向提供“优质人才、高平台、优质资本”。围绕高素质人才,出台“人才十大金科玉律”,出台“政策包”,共引进院士37人。围绕高能平台,东风汽车与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,开创“学校、企业、地方”联合培养优秀工程师新模式。聚焦优质资本,重组成立君山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车谷产业发展基金,建立“基金中的基金”+专项基金+产业基金+科技创新基金”的投资体系。培育创新技术突破,实现从“技术引进”到“技术输出”的转变。支持龙头企业在智能汽车、智能网联先进功能等智能汽车领域牵头联合大专院校和产业链。多项关键产业技术已实现高价突破38公里建设路段,未来将继续向西南拓展,超越“车谷速度”:去年1月,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带队赴长三角招商,达成初步“推进一半”目标。“以工业兴城”,30岁再出发”,联动兴教育、办医院、塑造文化、保护生态,启动了“以城兴业”、“以城兴业”。 “工业园区”转变为“新城市”。布局、拓展、提升品质,建设经济发展学校、君山实验外国语学校、爱莎国际学校鲁迅书店等美丽学校“家”,建设中国车谷全民健身中心(南楼)、法山三国历史文化文化园、龙岭山生态公园等,打造“在家门口”的幸福生活圈。是同顺。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空间重构。空间扩张转向低效穆特纳土地再开发,设立七大产业园区;围绕“135”产业体系,八个CE建成以东软为代表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等集中化、专业化的“园中园”,打造新质量生产力发展主阵地。从湍口到纱帽,在长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“文明之火”、“变革之火”、“活力之火”相互传递。经发部70万人民将牢记嘱托,一一为武汉奋力建设“五个中心”,努力建设现代化武汉,做全省支点建设的排头兵、排头兵!

推荐文章